個人成長

建立心理韌性:與自己的脆弱共處
每個人的人生總會遇到一些波折,不論是每天要面對的工作挑戰,又或是一些重大的創傷經歷。而決定我們有多能消化和適應不同的壓力和生命轉折的關鍵,便是我們的心理韌性。這也是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必定會擁有的能力。

報復性熬夜其實是自我報復? 避免「過度補償」心態的 5 個方法
當你好不容易完成工作,洗好澡收拾好自己卻發現已經是十一二點了。你躺在床上不想這麼早就睡,你心想:多滑一會手機或多看一會小說去慰勞今天這麼辛苦的自己吧!最後,你到了三四點才睡。
第二天起床,你如常拖著疲憊的身軀上班上學,這樣的循環日復一日,開始使你厭倦。你想脫離「#報復性熬夜」的惡性循環嗎?

《熊抱青春記》給我們上的 3 堂情緒課
Pixar 出品的《熊抱青春記》是小編最近很喜歡的動畫片。它不僅細緻地呈現了很多華人家庭裡「虎媽」與子女的互動模式和代際創傷 (intergenerational trauma),還準確地傳遞了很多與情緒有關的訊息。現在來跟大家說說最深刻的 3 點以及小編的詮釋吧!

你背包裡的是必需品還是多餘的負擔?與背包斷捨離
隨年歲增長,小編越能感受到包包最重要夠輕,不然傷脊椎的道理(哭)。以往石頭般重的書包是什麼都往裡塞(螢光筆要帶夠10支的小編),但是我真的會用到那10支螢光筆嗎?真的每一本帶回家的書我都會複習嗎?

低潮時也能做自己的啦啦隊?重建自信的 1 個簡單舉動
「我們都相信了一個謊言,以為要等自己準備好了才能改變,你認為自己缺少的是動機。那不是真的,那不是我們頭腦的設定。」同樣地,我們可能以為自己需要等到成功了,才能跟自己擊掌打氣。
作者梅爾.羅賓斯告訴我們——不是,為自己擊掌才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心理健康達人挑戰】玩達人挑戰玩到頭痛?來玩一個治癒人心的挑戰吧!
如果你也和小編一樣有玩「香港地理達人挑戰」,也有做到頭痛吧~
今天讓我們來玩不會做到頭痛,又能治癒人心的「心理健康達人挑戰」吧!

綁架了人生的「受害者情結」?別再做悲苦的受害主角!
你有試過覺得世界很不公義,身邊的人都看不起自己,所有慘事只發生在自己身上嗎?「明明我這麼努力了卻被惡意對待!」你又有試過總是在釋放孤單、無助的訊號,渴望有救世主的出現讓你得到保護和關心嗎?

疫情肆虐下你有好好照顧自己嗎? 測一測你各方面的自我照顧程度
自我照顧(Self-care)是一個決策過程。「決策過程」代表自我照顧其實是由每天一個個微小決定組成。這可能只是你決定早點關掉手機睡覺,或是決定不要工作到深夜,或是決定讓自己看喜歡的電影⋯⋯即使這些都是很小的決定,但是疊加起來卻成為你心理健康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