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掙脫疫情下長期焦慮和無力的狀態?抗疫難題Q&A!疫境心理物資包

內容大綱

第五波的疫情的影響更廣更深,排山倒海的新聞、人物、數字和畫面,都讓我們難免更感無力、焦慮、擔心…… 面對一個又一個的新常態,我們可以如何調整自己?

感謝 等一等平台治療師 Alvis 給我們的幾個小建議!

1. 承認疫情的確為生活帶來很大的轉變

粉絲A:「因為疫情嚴重的關係很久沒有外出,心情變得很容易動怒,做事都變得沒那麼有效率,應該怎麼辦?」

Alvis:「…面對著疫情底下的種種挑戰,我們都在這艱難的時間學習著如何去適應。最新的研究都指出社交隔離措施對我們的情緒健康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包括抑鬱症狀、孤獨感等,種種情況可能都會影響我們的工作效能。」


2. 即使染疫也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事

粉絲B:「中了covid,還要被家人怪責是自己的錯和感染到他們,明明自己已做足防疫措施。」

Alvis:「…嘴巴長在別人的身上,即使是家人我們也不能控制他們所說、所做的事,我們可以的是改變自己的想法,釐清今次染病事件實屬一個不幸的意外,不是你可以控制的,責怪你亦不會對事情有幫助。」


3. 肯定自己的感受

粉絲B:「中了covid,還要被家人怪責是自己的錯和感染到他們,明明自己已做足防疫措施。」

Alvis:「…受感染絕對不是你想發生的,相信你都很無奈。若然你覺得自己為家人帶來麻煩感到內疚,甚至因為家人的無理怪責而感到憤怒,會有這些的感受都是十分正常的。」


粉絲C:「家人毫無防疫意識,加上經常外出到處走,還要年紀大。他們經常說中了covid也只是居家隔離,但家裡沒有房間怎麼隔離?」

Alvis:「…家人的防疫意識薄弱難免會為他們擔心之餘,亦難以明白他們為何會有這樣的行為,有時真的會因為他們莫名其妙的行為感到煩躁。這是因為自己的價值觀與家人截然不同。」


4. 了解與感受相連的想法

粉絲D:「我26日發現自己確診,現在雖然痊癒,但不知為何很害怕上班。」

Alvis:「…你可以細心想想是甚麼原因令你害怕返回工作環境,是怕處理同事之間的關係、害怕不能追回工作進度,還是甚麼原因呢?」


5. 接納自己適應新環境需要時間 

粉絲D:「我26日發現自己確診,現在雖然痊癒,但不知為何很害怕上班。」

Alvis:「…記住我們每人都有自己步伐的速度,就像龜兔賽跑的故事,即使兔子跑得快最後還是龜先過終點,所以希望你可以重拾自己的步伐再出發。


6. 有需要時與他人溝通,訂立底線、互相分擔

粉絲C:「家人毫無防疫意識,加上經常外出到處走,還要年紀大。他們經常說中了covid也只是居家隔離,但家裡沒有房間怎麼隔離?」

Alvis:「…我們要學懂與家人建立一個健康的「個人邊界」(personal-boundaries)… 你的表達不代表你自私、無理取鬧或漠不關心,反而是一個互相尊重的開始。」


粉絲E:「很快要生小孩,擔心感染,更擔心大女和嬰兒都會感染,又擔心會買不到坐月的食材。」

Alvis:「…建議你都不妨多與你的另一半多協調與溝通,更重要的是先照顧好自己,才有力量照顧你的家人。」


其他自我照顧的小貼士:

👀 在這個艱難的時間學懂「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 嘗試更多不同的方法與別人聯繫,例如:使用視訊會議

🚶‍♀️ 應盡量保持有規律的生活作息及不忘運動的重要性

👉🏻 延伸閱讀: 疫情肆虐下你有好好照顧自己嗎?

(完整的回覆可以到 Instagram 焦點「問問諮詢師」查看!

小編的話:這陣子辛苦了各行各業的大家,努力為保持社會運作而默默付出💪 在照顧身邊人之外,也請記得花哪怕一點點的時間照顧自己呢! 🌸

Alvis 治療師的小檔案

關於:你好,我是Alvis,是一名輔導心理學家。曾經有個案向我分享認為輔導是一個解開心結的過程,亦有個案認為輔導可以認識自己。無論你認同或不認同他們的看法,我希望邀請你去自己體驗輔導的本質,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不同的人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我們活在一個只有嘴巴沒有耳朵的年代,你的聲音有被人細心、真正聆聽嗎?

這篇內容對您有幫助嗎?訂閱我們接收更多有用資訊!

Share:

Social Media

Most Popular

Categories

有煩惱?在等一等找到答案。

Trending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