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心理諮詢平台 | Just A Moment 等一等

總被家人牽動情緒?與家人建立適當的界線  

抗疫期間大家都增加了留在家中的時間,與家人可謂「朝見口晚見面」,比平常更容易產生磨擦。每當與家人爭吵或聽到家人發生衝突,你的心情往往會受到影響嗎?短則幾分鐘,長則一整天都沒有心情工作。我們能如何冷靜面對家人的衝突或期望呢?個人的心態及對家庭的理解或者能提供關鍵線索。

【你也對父母的反應和要求很敏感嗎?】

最近大熱其中一套韓劇《少年法庭》,當中講述到不同少年犯罪的問題,而每個少年背後都有一個沉重的家庭故事。其中一個故事是有關於一所名人學校中的考試徇私舞弊案,當中涉及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官的兒子。那位兒子從小活在父親嚴格的要求下,又被表現優秀的弟弟比下去。他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同,以不法途經取得試題。事情被揭發後,父親因被受牽連而對他表達極大憤怒。少年深感愧疚並作出自殺行為。

故事背後隱藏著兒子對父親認同的無比渴求。父母對子女的反應及要求往往為子女帶來壓力,大大影響其情緒及自尊感。不少成年人仍活在父母的期望或要求之下,一心想著如何做得更好以滿足父母,或常常受父母的批評而影響自信。

活在父母的目光下,子女缺乏空間為自己著想,往往未能真正活出自我。然而,為何我們會如此在意父母的認同?

【為何我會被家人的情緒牽制?】

Murry Bowen 提出的家庭系統理論 (Bowen Family Systems Theory) 指出,家庭除了代表一種人際關係,更是一個情緒系統。意思是成員間受著強烈的情緒連繫 ,任何事情發生在其中一個成員身上亦會影響其他成員。

理論的其中一個概念是「自我區分」 (Differentiation of Self)。自我區分的程度反映一個人區分理智與情感歷程的能力。換言之,自我區分程度高的人能夠辨清理智和情緒,不易受情緒牽制。即使面對從別人而來的壓力,自我區分程度高的人仍能保存自我的想法,同時能維繫親密和有意義的關係。相反,自我區分程度低的人經常被他人的情緒牽制,容易受別人影響,缺乏自我。例如:容易被父母的吵架牽動情緒,即使吵架的內容與自己無關,也被影響到不能專注做自己的事。


【如何與家人既親近又保持合適距離?】

以下是 7 個可能可以幫到你的方法:

1. 避免成為其他家庭成員的傳聲筒,以免捲入三角關係

2. 避免期望改變對方,尊重彼此的不同

3. 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及想法,以「我覺得…」、「我認為…」作為句子的開頭,讓對方更能明白自己

4. 冷靜了解事實,釐清事情的責任誰屬,避免將不必要的責任放到自己身上

5. 專注當下自己應做的事情及發展個人興趣

6. 定期與家人約會,在約定的時間內全情投入與家人交流,或一起進行有益身心的活動

7. 以對方喜歡,自己又能做到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關心,例如:一句簡單的問候、送上對方喜歡的食物等

常云道:「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我確實見到家庭對每個人都有著多多少少的影響。透過了解案主與家人的情緒互動,治療師可以幫助案主調整自己的心態與期望,並與家人訂立合適的界線。這些導向往往能紓緩由家庭關係帶來的負面情緒。但若在成長中曾經歷家庭帶來的心理創傷,便可能需要更深入的心理治療。


【治療師Wing的話】

家庭與我們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無論關係如何,都影響著我們的成長,甚至我們日後的人際關係。每個人都需要找到與家人距離的平衡點,以及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請記得,與家人保持合適的感情連繫,同時也要照顧自己的需要。即使大家活在一個狹小的空間,亦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

小編的話:隨著父母與我們的年紀增長,互動模式和彼此距離都會隨之改變。而一些未能磨合的部分往往就是衝突的來源(例如:父母仍把自己當成小孩)。如果有一些衝突真的無法獨自解決,不妨試一試申請平台的心理諮詢服務

想了解更多可以參考 (由治療師提供) ▼

ISS Family Institute. (2019). Bowen Theory. International Social Service Hong Kong Branch. http://www.isshk.org/en/our_services/theories/

正向教育研究室。添「+」幸福樂園。檢自: http://www.cityu.edu.hk/ss_pospama/therapy.html

Wing 治療師的小檔案

關於:本人擁有多年心理及職涯輔導經驗,曾於社福機構及大專院校提供輔導服務。多年來致力於青少年及成人的輔導工作,處理不同精神問題、創傷經驗、人際及家庭關係、自我形象、工作壓力、戀愛及婚姻、信仰等情況。

在過住的臨床輔導經驗中,大部分情緒及自尊感的問題都源於家庭及成長經歷……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