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為家人的情緒負上全責!家庭摩擦Q&A!
每個家庭都有獨特的溝通模式:正面、尖銳、總說反話、憋在心裡…你與家人的溝通方式可能截然不同而產生摩擦。內文看心理諮詢師Maggie為大家解答疑難!
每個家庭都有獨特的溝通模式:正面、尖銳、總說反話、憋在心裡…你與家人的溝通方式可能截然不同而產生摩擦。內文看心理諮詢師Maggie為大家解答疑難!
手機螢幕無時無刻顯示著疫情和社會事件的最新動態,令我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恐懼和絕望,卻無法阻止自己停止留意這些越看越可怕的新聞。
你也有這種感覺嗎?明知道閱讀負面消息並不會令我們安心下來,為何還會無止境地讀下去?
第五波的疫情的影響更廣更深,排山倒海的新聞、人物、數字和畫面,都讓我們難免更感無力、焦慮、擔心…… 面對一個又一個的新常態,我們可以如何調整自己?
當我們反芻上癮,試圖從困境找出原因和解決方法,事實是我們難以從過度憂慮的思緒轉移。或許是我們的想法出了問題?或許是我們擔心的其實不是事實?我們過份檢查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卻反而製造更多思緒,陷入惡性循環!
你有因為疫情反覆打亂了不少計劃,而覺得焦躁不安嗎?面對很多未知,會覺得擔憂是正常不過的。我們可以試試以下的兩個小方法,幫助自己暫時抽離,找到內心的平靜。
很多人都想追求一個美好快樂的人生,但是有一些人不但不想追求快樂,他們更害怕自己感到快樂。有學者將這種心理感受稱為「快樂恐懼」,即指人對「感到快樂」有著不理性的反感和恐懼。
「發怒不就是一種失禮的表現嗎?」「別人看見我生氣的樣子也會受傷吧。」
你有試過因為上述理由而抑壓憤怒嗎?憤怒其實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防禦機制,長期無視或壓抑這種情緒,反而對我們的人際關係和健康造成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