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親密 | 為甚麼我無法與人交心?測試你對親密關係的恐懼⁣

內容大綱

你覺得自己難以與他人敞開心扉嗎?或不自覺地把身邊的人推開嗎?我們會羡慕其他人靈魂伴侶般的相互理解,為甚麼唯獨自己不能建立深入的關係呢?⁣

【「對親密關係的恐懼」是甚麼?】

對親密關係的恐懼 (fear of intimacy) 指的是一個人因為焦慮而難以與重視的人交流具有意義的思想和情感。我們會對親近別人感到恐懼,雖然我們同時或會渴望有人能走進內心,但仍會下意識地遠離他人,封鎖自己。⁣

親密關係的構成有三個特質:⁣
1. 內容 (content):交流的內容是關於自己個人的信息⁣
2. 情感價值 (emotional valence):對所交換的個人信息有強烈感受⁣
3. 脆弱性 (vulnerability):對交流的對象有高度重視⁣

由Descutner & Thelen 提出的對親密關係的恐懼量表 (Fear of Intimacy Scale, FIS) 便是基於這三個特質評估我們對親密關係的恐懼。


【測測你對親密關係是否有恐懼的傾向】⁣

假設你與某個人是處於親密關係,請按以下1-5分的描述為每一題評分。(每項陳述中的「他(她)」指的是想像中與你關係非常親近的人。)

1、一點也不符合我的特徵
2、有一點符合我的特徵
3、中度的符合我的特徵
4、非常符合我的特徵
5、完全符合我的特徵

計分方法:對所有前面有“X”的題目進行反向評分:5 = 1;4 = 2;3 = 3;2 = 4;1 = 5 。其餘正向評分

第一部分:假設你與某個人正處於親密關係

1. 在告訴他(她)我以前感到羞愧的事情時,我覺得不安。

2. 我很難和他(她)講起那些深深傷害過我的事。

X 3. 當對他(她)表達我的真實的感受時我感覺很舒服。

4. 如果他(她)心煩時,我有時不願表示出我很在乎。

5. 我不願傾訴我對他(她)的最發自內心的感受。

X 6. 我可以毫無顧慮地告訴他(她)我在乎他(或她)。

X 7. 我感覺和他(她)在一起非常有歸屬感。

X 8. 當和他(她)討論的重要問題時我感覺很舒適。

9. 我有點不願意對他(她)作出長久的承諾。

X 10. 告訴他(她)我的一些經歷,即使是糟糕的經歷,我也感到很安心。

11. 當對他(她)表達的強烈愛情的感受時我會感到緊張。

12. 我發現很難和他(她)開誠布公的講關於我個人的想法。

13. 當他(她)依賴我的感情支持時我會感到心神不安。

X 14. 我不害怕告訴他(她)我的那些連我自己都不喜歡的事。

15. 我不願意為和他(她)建立親密關係而冒被傷害的風險。

16. 我很想為自己非常個人的事情保密。

X 17. 當我自然而然和他(她)相處時我不感到緊張。

X 18. 我很願意告訴他(她)那些我不願意告訴其他人的事。

X 19. 我打心底裡很信任他(她)。

20. 當他(她)告訴我關於非常個人的事的時,我有時會感到不安。

X 21. 我很願意告訴他(她)那些自己覺得是缺點和障礙的事情。

X 22. 我感到很舒服,因為我們之間有一個很緊密的感情紐帶。

23. 我不願與他(她)分享我的隱私。

24. 我覺得我可能不會一直與他(她)很親近。

X 25. 我願意告訴他(她)我需要什麼。

26. 我擔心在我們的關係中,他(她)的投入比我大。

X 27. 我願意與他(她)進行開誠佈公的交流。

28. 當傾聽他(她)的個人問題時我有時會感到不舒服。

X 29. 跟他(她)在一起我感到輕松自如。

X 30. 當我們一起談論我們的個人目標時,我感覺很輕松。

第二部分:請回想你過去的親密關係

31. 我迴避那些和別人接近的機會。

32. 我對我以前關係的感受秘而不宣。

33. 有一些人認為我害怕和他們接近。

34. 有一些人認為我不是一個容易瞭解的人。

35. 在過去的關係中,我的做法使我難以接近他人。

⁣把所有題目的分數相加,總分應該落在35-175之間,越高分代表對親密關係的恐懼越高。

美國平均的FIS總分是80-90:女性的平均是75-85;男性的平均是85-95。

如果你的總分比平均分數高,那麼你便可能屬於對親密關係較有恐懼的一群人了。⁣
⚠️ 注意:這量表反映的只是恐懼的程度,有高有低也很正常,即使分數較高也未必會影響我們的關係呢。⁣


【為甚麼我們會恐懼親密關係?】

恐懼親密關係的人大多可能是害怕被拋棄,所以不願意放手相信他人能與自己建立穩定的關係;又或是他們會害怕陷入在關係中,迷失自己,失去自由。這些想法很有可能受童年時與家人的關係影響,成年後不健康的關係也可能令人產生陰影。


【恐懼親密關係的人特徵】⁣

1. 難以表達自己的需求⁣
比起明確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我們會較傾向透過提示向他人表達,暗中希望對方能讀懂那些提示而照顧到我們的需求。當他們不懂的時候,我們便有理據證明他們也不在乎自己,更能確認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

2. 習慣性地點到即止⁣
當我們與他人分享感受的時候,會發現自己常常點到即止,停留在無關痛癢的細節上,甚少表達自己真正着緊的部分。⁣

 

以上量表的項目有說中你的情況嗎?可能你還在為難以對身邊人敞開心扉而心累,但放心,對親密關係的恐懼,與其對親密關係的負面影響並非無法調整與改變。⁣

即使對最親近的人,我們也必然會有所保留,但有與自己談東說西也不厭其煩的人也是件值得慶幸的事呢!

 

【克服恐懼三步曲】⁣

第一步:了解對親密關係恐懼的原因

「因為曾經被親密的人忽略過我的情感需求,便開始害怕自己的情感需求得不到回應,逐漸對親密關係也開始焦慮。」

💔 可能原因一:早期經歷和依戀模式

研究指出,童年時曾經被家長拒絕和忽視的經歷會讓孩子感得不安全,發展出逃避排除型依戀模式 (Dismissing Attachement) 和厚厚的防禦罩。

💔 可能原因二:過往的傷害性親密關係

低自尊、社交恐懼、抑鬱症、遭受過親密伴侶暴力等性格、心理狀態和經歷都會令我們不想再嘗試。

找到恐懼親密關係的源頭,便能更對症下藥地療癒自己。具體該如何做呢?

你可以嘗試問自己以下問題:

1. 了解行為模式:

❓「導致關係結束的原因是否重複發生?」

❓「是什麼想法導致我推開對方?」

例:對方甚少表達認可讓我覺得不被信任

2. 回溯過去:

❓「童年是否感到被拋棄?」

❓「父母的互動有否影響你在親密關係中的互動?」

 

第二步:擁抱曾經的創傷,暫停內心的批判

過去的經歷造就了我們的獨一無二。當然,有些部分讓我們感到抗拒,批評自己的聲音更長期伴隨我們:「他不理我,他肯定不愛我了」「我其實沒有多好,為何他會靠近我」。接納無法改寫的過去,其實你比你想像中更能勇敢地改寫對自己慣性批評。

學會改變這個思考習慣後,有人分享:「我慢慢發現,並非所有人都會拒絕我情感上的需求,希望和我建立情感聯結的人也不少。」

你準備好給當下以及未來的自己一個機會嗎?

 

 

第三步:接納脆弱、感受快樂,你能表達真實的自己

你想要的理想親密關係是怎樣的?你可以做些什麼?看看其他人分享做了什麼吧!

1. 享受當下親密關係為我們帶來的快樂

「我開始反思,其實我不應該為了未來的未知就放棄當下跟小狗好好相處的機會,以及讓我們在當下都快樂的機會。學會享受當下是我舒緩對親密關係恐懼的方法。」

我們允許自己感到悲傷和脆弱,也不迴避快樂的感覺。

2. 學習和練習表達

「其實向親密的人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是一件需要練習的事,不是所有人對於他人情感都足夠敏感,如果我說一次對方沒能get到,那我就說十次好了。」

對方可能並非如你想像般不重視你,你有讓對方知道你的感受嗎?

 

我們都有克服的能力,但對親密關係的恐懼不是短期形成的,給自己多點時間慢慢克服也是人之常情❤️ 儘管沒有完全消除親密恐懼,也能更了解自己、重視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想有人有力地助你一把的話,你可以申請JAM心理諮詢服務,讓我們的心理諮詢師與你探索你害怕親密的根源問題,一起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法吧!

 

這篇內容對您有幫助嗎?訂閱我們接收更多有用資訊!

Share:

Social Media

Most Popular

Categories

有煩惱?在等一等找到答案。

Trending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