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的心理治療?看看精神分析學說怎樣講

內容大綱

你有沒有想過其實我們日常的行為及情緒,大部分都是無意識的精神活動?這些無意識的精神活動又會如何影響我們?在心理治療中主動去接觸它們,又能如何幫助我們呢?

看似神秘的精神分析學說 (Psychoanalysis),讓等一等平台治療師 Margaret 帶你一探究竟吧!


【「潛意識 (The Unconscious Mind)」會怎樣影響我們?】

你可能也會經歷過……

🧠 當別人說了某句話,你可能會感到很大衝擊,有莫名的憤怒,從而令你對這人改觀

🧠 看了某則新聞,你或會有特別的感觸,將新聞內容投射到自身經歷

🧠 當一個陌生人有困難,譬如你看到一個在街上拾荒的老人,你可能會感到同情,希望為他帶點幫助

這些即時的想法、情緒及行為的背後,其實都由我們的「潛意識」控制。

假若我們能夠了解更多自己行為背後的原因,即「潛意識」精神活動會如何驅使外顯的行為,便可讓我們更認識及了解自身的問題。

【所以「潛意識」是什麼意思?】

大家可能都有聽過「意識 (The Conscious Mind)」和「潛意識 (The Unconscious Mind)」。其實它們是出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

根據弗洛伊德的說法,人的精神活動可分為「前意識 ( The Preconscious Mind)」、「意識」和「潛意識」。「前意識」是包括一切可能被帶進意識的想法。如某人可能因為看到或聽到某些事情,而記起其他事情及想法。「意識」的部份即是外顯的外在行為,是通過有意識的想法來控制。而「潛意識」的部份,其實才是我們大部分的精神活動。「潛意識」記載着我們的經歷、記憶、抑壓了的情感、原始慾望與需求、想法、信念與價值觀、行為模式等等。

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就好比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是我們察覺到的「意識」,藏在水面下但我們仍看得見的是「前意識」,而深藏在水面下肉眼看不見的冰山,就好比我們埋藏著的「潛意識」。雖然平常看不見,但它是存在的,也影響著我們。


【意識如何與人格互動?】

人的人格是由三部份組成。這三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並不是獨立的存在,而是在互相作用地構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也分別構成了我們「意識」和「潛意識」的精神活動。

1. 本我 (ID)

·      我們精神能量的主要來源及本能的所在

·      是人格形成的基礎,從中分化出自我和超我

·      受快樂原則支配:其核心是滿足個人當前的慾望,立即釋放緊張和壓力

·      很大程度上是由潛意識組成

👶 嬰兒出生後頭兩年的行為及意識主要是受本我所控制,因為他們還未發展出自我及超我。

2. 自我 (Ego)

·      負責與現實的外在世界聯繫

·      在本我、超我及考慮外部環境之間進行協調

·      進行合乎現實環境和客觀邏輯的思考,並制定行動計劃,以控制本我的盲目衝動

·      是由意識、前意識 (The Preconscious Mind) 和潛意識等精神活動組成

🧒 隨着逐漸長大及透過進入社會的學習,兒童在頭兩年便會逐漸從本我中分離出來,用自我努力來滿足本我的需要

3. 超我 (Superego)

·      就像人格的司法部門

·      包括一個人的道德準則,主要關注的是行為的好與壞、對與錯

·      代表着理想而不是現實:不是追求快樂,而是追求完美

·      代表著社會的傳統價值觀和理想,多數是從父母傳給孩子的

·      作用是抑制本我的衝動、說服自我的現實,從而達致道德標準、力求完美

·      有很大部分由潛意識組成,而小部份是由意識組成

👨 隨着成長、父母的教導及社會的規範,超我便會逐漸形成


【潛意識是如何形成的?】

潛意識跟我們的成長及原生家庭有莫大的關係。由出生到長大成人,與父母、兄弟姐妹的關係,我們在原生家庭擔當的角色和經歷,這些個人經歷和回憶都會烙印在潛意識裏。

即使離開了原生家庭,我們在潛意識中的想法、行為模式已不知不覺形成了,成了人格的一部分。就好像,我們面對某些事物會說:「不知為何我覺得很生氣」、「不知為何我覺得很失望」。這可能便是因為事物觸發了我們潛意識的感受。


【精神分析學說的心理治療能如何幫助我?】

治療師可以在治療的過程透過自由聯想、夢境分析,來了解當事人的心理防衛機制,以協治療師明白當事人的內心想法。

心理防禦機制可以不同的形式出現。當一個對無法解決的衝突出現時,心理防禦機制讓我們找出妥協的方案。例如「壓抑」是將不想要的想法、情感或慾望,從意識中撤出並壓抑到無意識(如:健忘症中,受害者曾目睹了一些令人不安的行為,然後完全忘記了行為本身和周圍的環境)。另一常見的心理防禦機制是「否認」。「否認」是有意識地拒絕承認發生了痛苦的事實。在否認時,個人可以逃避無法忍受的想法、感覺或事件。

不同人會以不同的心理防禦機制保護自己,讓自己避免接觸無法承受或負荷的感受和情緒。

🌟 當治療師協助當時人了解到內心的防禦機制,便更能令當時人化解及接納埋在內心的矛盾、焦慮及恐懼。

了解心理防衛機制的方法:

💬 自由聯想

自由聯想是指治療師通過與當事人對話,鼓勵對方說出當下的聯想、念頭、想法。只要當事人願意,想說出的意念是沒有限制或批判的。

🛌 夢境分析

要了解夢境分析,我們首先要知道夢的來源。夢是包括了來自外部世界的刺激、主觀體驗、身體內部的有機刺激,以及睡眠期間的心理活動。因此,夢的內容可以包含有關夢者的重要信息。從夢境分析,治療師會因應治療進度及情況,邀請當時人分享自己特別深刻的夢境,從而了解當時人的潛意識的想法。

透過這些技巧,當事人可以了解自身的情緒根源,即潛意識的所在。例如:為什麼我會感到憤怒、憎恨、恐懼、慾望等等。

然而,了解情緒或行為模式的根源,不代表就能消除負面的情緒。不過,當理解到情緒的源由後,治療師便更能協助當事人從另一個角度或以第三者角度,去思考整個情緒模式的過程,以梳理當事人的情緒。

🌟 簡言之,治療師運用精神分析學說,可以在治療過程中協助當事人意識及理解,從前的經歷怎樣影響著今日的自己。

【精神分析學說的心理治療適合我嗎?】

治療師 Maragaret:「精神分析學說能為當事人帶來盼望,幫助那些願意改變及面對內心衝突,並且能夠參與漫長治療過程的人。通過治療,當事人能解決一些內心的衝突,從而以更成熟的方式面對生活。

因此,治療的對象適用範圍廣泛,一方面因應當事人的問題而定,另一方面也因應當事人是否已準備好參與內在的治療。」

小編的話:精神分析療法有比較接近你對心理治療的想像嗎?😯 不同心理療法都各有自己的理論基礎、信念和實踐模式,了解更多也能幫助自己選擇合適的幫助!

如果你也希望透過精神分析學說的心理治療,學習以更靈活成熟的方式面對生活,可以申請等一等的心理諮詢服務呢

Margaret 治療師的小檔案

關於:你好,我是心理輔導員Margaret,我於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系輔導碩士課程畢業。我擅長處理個人成人輔導,例如 戀愛關係,個人成長,婚姻關係,親子及家庭關係,情緒困耰如抑鬱症,焦慮症等及透過兒童遊戲治療為兒童改善行為及情緒問題。我會因應咨詢過程按個別需要運用不同治療療法來協助當事人,包括精神分析學……

這篇內容對您有幫助嗎?訂閱我們接收更多有用資訊!

Share:

Social Media

Most Popular

Categories

有煩惱?在等一等找到答案。

Trending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