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伴侶準備好結婚了嗎?何時需要婚前諮詢?
每一對準備踏入婚姻的情侶都會面對大大少少的分歧。有些人不知道應如何取得平衡,加上婚前多不勝數的預備功夫令雙方的壓力和焦慮不斷累積,不少情侶更在這個階段經歷從未遇過的激烈爭吵。
每一對準備踏入婚姻的情侶都會面對大大少少的分歧。有些人不知道應如何取得平衡,加上婚前多不勝數的預備功夫令雙方的壓力和焦慮不斷累積,不少情侶更在這個階段經歷從未遇過的激烈爭吵。
在人際關係裡,你總覺得別人要跟你作對,所以你非要勝過對方嗎?假設你真的勝過對方,你又會快樂嗎?
我想,一個人的哭點之所以會被不斷觸發,大抵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他一直處在「壓力源」裡。所謂壓力源,可以是現實的情境、過往的回憶,或是不被允許掉淚的委屈。明明很想哭一場,但你提醒自己是個大人,大人什麼都要負責,就是不負責哭。人生就是這樣,不被允許的,總是最熾熱。因此,要怎麼才能不愛哭?很簡單,「允許自己哭」。
離別後的第100天,你在漆黑中迷矇地睜開眼睛。夢裡依然重複播着分手那天的場景,但心痛的感覺變淡了許多。
進行心理諮詢所需的節數普遍因人而異,主要視乎案主自身的狀況和需求。有些人對於長時間的自我探索樂此不疲,喜於觀察自身不斷成長。然而有些人的需要卻不同。他們對這些深層發掘不感興趣,甚至顯得不耐煩,只希望盡快解決「問題」,省點時間又能省點錢。在這種情況下是否就不適合進行心理諮詢呢?
當你好不容易完成工作,洗好澡收拾好自己卻發現已經是十一二點了。你躺在床上不想這麼早就睡,你心想:多滑一會手機或多看一會小說去慰勞今天這麼辛苦的自己吧!最後,你到了三四點才睡。 第二天起床,你如常拖著疲憊的身軀上班上學,這樣的循環日復一日,開始使你厭倦。你想脫離「#報復性熬夜」的惡性循環嗎?
等一等早前在 依附關係模式不是不能改變的宿命 的貼文中,提及對於有逃避或焦慮依附關係的粉絲們,他們的伴侶能如何協助他們改變,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很高興收到粉絲的回覆,表示想進一步了解自己可以如何自助。我們特此邀請了平台治療師 Chloe 分享更多~
早前等一等有講過 #與家人建立適當的界線 的原因和重要性,但大家在實踐上/在不同情況下可能都各有難題。每個家庭都有自己一套的溝通方式,有些正面、有些尖銳、有些喜歡說反話、有些全都放在心裡。你與家人平日的溝通可能與你期望的方式截然不同,因而產生不同摩擦。因此,今次我們特別邀請了平台治療師 Maggie 來為大家解答疑問!、
和場合。短期內,我們可能會覺得好受一點,但這個做法偏偏確定了我們對自己的評價: 「我不擅長這個」、「我應付不了」。
Pixar 出品的《熊抱青春記》是小編最近很喜歡的動畫片。它不僅細緻地呈現了很多華人家庭裡「虎媽」與子女的互動模式和代際創傷 (intergenerational trauma),還準確地傳遞了很多與情緒有關的訊息。現在來跟大家說說最深刻的 3 點以及小編的詮釋吧!